单位文秘网 2023-08-06 12:40:28 点击: 次
2020年2月11日,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
春节过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席卷全国。在社区工作的妈妈回家对爸爸说,疫情加重,为防止高风险区的人把病毒带回来,也防止居民之间交叉感染,小区需要封闭式管理。社区工作人员虽然已经超负荷工作,可还是忙得焦头烂额,社区急需向社会招募志愿者。
听了妈妈的话,看着妈妈焦急的样子,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自己也应该为这次疫情做点儿什么。于是我对妈妈说,学校还没有开学,我想去社区当志愿者。本来以为妈妈会不同意,没想到妈妈不但没反对,反而很爽快地答应了,还夸奖我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孩子,说我是她的骄傲!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地就起了床,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薄薄的口罩,就和妈妈去了益民社区。路上,妈妈嘱咐我一定要戴好口罩,和居民接触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到社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吉祥酒店道口和视频传输中心的叔叔们一起,给出入小区的居民检查证件,测量体温,发放车辆通行证。零下20多度的天气,冻得我的手就像猫挠一样,测温枪都不听使唤了,可是我还是一直坚持,因为我知道我多做一些,其他工作人员就可以节省时间再去做别的事儿。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在我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出入,有极个别的人不听指挥,我们都给与了耐心的解释。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我的手脚都冻麻了,口罩也湿透了。终于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妈妈让我和她一起吃工作餐,是政府统一配送的盒饭。匆忙吃完盒饭,没有喝一口水,妈妈又让我去社区门口接待处替换一直在门口登记的大爷。
我一边登记,一边发车辆通行证,一边给居民测温,一边告诉大家为了避免病毒传播,要勤洗手,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事情看似复杂,我却没有慌乱,因为我知道把每一件事情都办好,才不会给社区添乱,不会给妈妈丢脸。
大爷吃完饭来换我,我又去帮妈妈往电脑里录入居民信息。每一项都需要仔细核对,前面一旦录错了一个数字,后面的就都前功尽弃了。同样是摆弄电脑,玩游戏和工作的区别可真是太大了。上午在卡口我被冻得够呛,下午在社区我又忙了一头汗,通过来社区工作我也体会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不容易,以后我一定多体谅妈妈,不再惹她生气。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匆忙过去,晚上六点妈妈加班,我自己回家了,回到家自己吃完泡面就睡觉了,我得好好休息,因为我明天还得继续去社区当志愿者!
夜里,我很快进入了梦乡,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在梦里我看见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冬已去,春将至,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我的城市被一片厚厚的乌云笼罩着。疫情像是一张灰色的巨网,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慌乱的人们无处可逃。医院里是看不见的病毒,无力的病人,这是2022年春天刚拉开的序幕。
泉州突如其来的疫情,真实的在我身边发生。许多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为抗击疫情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我的父亲是一位人民警察,任务是维护做核酸检测时的秩序,需要做到让大家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不拥挤……
自从疫情发生起,他都不能回家。我好想他!想着每天下班后,他用有力的双手把我举过头顶,亲切的问我:“宝贝,今天开心吗?”入睡前,他总是用胡茬的下巴扎我,亲切的说:“宝贝,晚安!”
我从来没有和爸爸分开过。可是这次,我好几天都见不到爸爸。想爸爸!我好想爸爸!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有时,更想他的时候,怕影响奶奶,就一个人偷偷躲在浴室里大哭一场。
我和爸爸用手机视频时,只能看到他身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和口罩的样子,憔悴了不少。我的眼泪又不争气的想掉下来,为了不影响爸爸工作,我强忍住了。从他身上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大家的努力与辛苦!你们勇于奉献自己,无私的优良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称赞!
所有医护人员、警察,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克服一切困难,不顾自身危险,舍小家为大家,为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好朋友然然,她妈妈是位老师,她也好几天没见到自己的妈妈。她一个人自己在家,吃了好几天泡面。这几天,她学会洗衣服,还想自学做饭……父母为抗疫作贡献,我们不应该拖他们的后腿,让他们有后顾之忧。
这一瞬间,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我们也在抗疫后方作贡献。祖国的未来,有我们新一代承接起重任。想到这,我的心情好多了,不再一直想着爸爸,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希望早日结束疫情,恢复往日校园的书声琅琅,阳光灿烂。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我们坚信刺桐花开之时,泉州城依旧会缤纷灿烂!
五星红旗像一束光芒,指引着我们抗疫前行的每一个脚步,照亮每一个战疫斗士不分昼夜……不知疲惫的高大身影,无数个大白、小蓝,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坚强身影在同心战疫。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不管黎明破晓前有多黑暗,我们有信心战胜病毒,坚信终会迎来曙光,迎来刺桐花开满城。那时,我们再同唱一首歌。爸爸,我等你!等你胜利归来!
阳春三月,本该是外出畅享阳光的日子,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我的家乡不得已按下“暂停键”。无数的“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冲锋陷阵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立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关于我身边的抗疫故事征文800字经典范文5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
“妈妈,妈妈,你瞧,这边的桃花开得多么艳丽,多么娇贵啊——”好一会儿时间过去了,始终没有听到妈妈的声音。我往后看了看,发现妈妈望着手机面露惊恐,我连忙凑近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原来无情的疫情再次横扫我所在的城市!接下来的几天里,泉州每天都在更新着新增数据、发布着各种管控消息,而每一天的消息都在揪着整个泉州人的心。
说到疫情,每天耳畔响起的总是——做核酸、做核酸、做核酸。说到做核酸,那一个个熟悉的“大白”身影没有人不知道,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医护人员。
那是个烈日炎炎的日子,我和家人正在排队做核酸,当时火热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热得我满头大汗,恨不得立马冲进空调大口大口吃着雪糕。好不容易在队伍蜗牛般地前移中,我们走进了学校大门。又过了一会儿,终于轮到我们做核酸了,爷爷刚坐下去。
突然,前面的医护人员闭上眼,倒了下去。爷爷先是一惊,后立马叫人。一旁的志愿者看了,立马跑过来,将她扶到帐下,然后迅速把她的防护服、手套、鞋给脱了。是中暑了!志愿者立马拿来冰水,慢慢洒在她身上。终于,她醒了!醒了后的她,立刻二话不说马上穿上防护服,继续为我们做核酸。我看了不禁感叹,这些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为我们做核酸,即使浑身汗流浃背,或是满手生泡发白,在他们眼里都不值一提,因为他们的心中只装着人民。
“我们这栋楼封锁了!”第二天,这个消息在小区里炸开了锅,原来我们小区成了中风险地区!我心里慌了:这可怎么办?接下来只能在家里寸步不离了吗?做核酸怎么办?爷爷奶奶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惆怅万分,嘴里不停地念叨:被封了怎么办?哪都不能去怎么办?没米没菜怎么办?这时,我家的门铃响了,是两个穿着“大白”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原来他们挨家挨户做核酸来了。这一刻,我的心里特别的温暖。看着他们这样一层一层做核酸,相比医护人员的付出,我们的坚守又算得了什么?是的,政府的号召、党的领导才是正确的指南。慢慢地,全家人也接受了小区被封的事实,待在家里,积极配合社区的安排。
其实,在疫情期间里,每个人都是英雄。无论是医护人员、村社区干部,还是志愿者,他们都在无声地工作着,默默地奉献着。而作为学生的我们,能为这座城市做什么呢?那就是戴口罩、少出门、勤洗手、不聚集!
向抗疫人民致敬!我相信,只要我们泉州人齐心协力,泉州定能逾越这个美丽的春天!泉州加油!丰泽加油!
雾霭消散,霁云终临;凛冬散尽,星月长明,同心战疫,光明在前。华夏民族饱经沧桑,因受岁月洗礼而生生不息。2022年的序幕让人出乎意料,如同2020年那灰色的巨网,再一次笼罩华夏,同当时不同的是我们已不再是初次接触疫情的抗疫者。无数的医务人员、志愿者们,奔赴战场。在这些“划破黑暗的光”中,依稀可见你们的身影。在教室里,你们孜孜不倦地教导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在疫情期间,你们褪下教师的外壳迅速换上志愿者的装束去做那“划破黑暗的光”。
你们或许并非身怀异禀,却有一颗温热、执着的心;你们或许并非长发飘飘,却于凛冬之中坚守岗位;你们或许并非风华正茂,却以皲裂的双手保护着我们。一份不留名的物资,一个无声的背影,一次次的核酸检测,你们身体力行地诠释那名箴言,“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你们曾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诲人不倦,用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如今,一双皲裂的手,早已冻僵的双脚,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痕迹,默默奉献,用行动保卫守护着家园。您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您的精神我们世代传唱,您的勇气我们继承发扬,因为您的样子,就是华夏民族的样子。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
您在前线工作的这十多天里,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看到您在前线的照片,汗水浸湿了额发,护目镜上的气雾模糊了您的视线,您却觉得这是难得的经历,是一种新的体验。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您仍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定期向我们分享学习资料。此刻,也许您正在核酸检测点中,在寒风刺骨中,坚守岗位;此刻,也许您还没来得及吃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水;此刻,您还没来得及问候家人、关心自己的孩子;此刻,您和一群同样坚强的同仁们在一起战斗。虽然来自不同学校,防护服让大家看不清对方的样子,但是大家都在为同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再黑暗的夜晚,也会有璀璨的星河。越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辉。而那些光辉的缔造者,正是那些平凡的人民英雄。冬已尽,夏未央,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暖阳将至,这人世间仍是星河滚烫,你我携手,相视一笑,看那人声鼎沸,繁花似锦,笑声遍布山川。
可爱的“小蓝”们
韩瑀辰
20xx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扰乱了我们的生活。两年多过去了,本以为病毒就要缴械投降了,万万没想到它来了一轮强烈的反扑,更没想到的是,它的矛头竟指向了我美丽的家园——泉州。
2022年3月13日下午,我们丰泽新村的所有居民,突然接到通知——到小区的法治小广场做核酸检测。晚上七点多,我跟随家人加入到有序的核酸检测大军当中。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此次疫情的严重性,看着大人们凝重的表情,我也紧张起来。晚上九点,我们一家人终于做完核酸检测,此时小区已经被封控起来,只进不出。
第二天早晨,正是周一。往常小公园里热闹非凡,爷爷奶奶们会在这里锻炼身体,路上也都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而像我一样背上书包上学的小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可是疫情的突然来袭,往常的忙碌被宁静代替,全市的中小学生也停课在家,改为线上学习。小区的路上只有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大白”和身穿蓝色防护衣的“小蓝”忙碌地奔走着。作为一个泉州人,我能做到的就是足不出户,不给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添乱,不给政府和社会添堵!
连日来,随着疫情的疯狂蔓延,泉州感染病毒的人数,每天居高不下,被封控的地方越来越多,泉州不得不按下“慢行键”。此刻,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穿梭在小区的志愿者们。因为封控,他们只能舍弃自己的小家,住进我们的小区,帮助我们解决衣食住行上的所有问题。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们“小蓝”。我好朋友的父亲就是这些“小蓝”中的一员。他父亲连着通宵值班,凌晨时,因为太累了,靠在路边的车上就睡着了。他父亲的同事用手机记录下来了这个感人的画面。当我看到画面时,无比心酸,心中只有感谢!在我眼里,“小蓝”们就像无所不能的“奥特曼”,他们基本什么都能做:引导我们做核酸、小区的清扫、清运垃圾、帮助居民从小区门口运送生活必需品、帮助小学生采摘桑叶完成作业、换煤气罐……他们的技能真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他们还很细心,我们这栋楼有两位九十几岁的老人。可能不小心按了手机,在群里发了些乱码的信息。负责人马上就让值班人员去敲门,看看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确定没问题才放心离开。最近气温高,“小蓝”们只能穿短袖套防护衣才不会太热,可时间一长,接触皮肤的地方闷出痱子,实在让人心疼!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声:“可爱的‘小蓝’,你们辛苦啦!丰泽新村因为有你们,‘疫霾’定会快快消除,还我们以往昔的生活!”
直到今天,我们已经做了第八轮核酸了。抗击疫情的道路充满艰辛,可是我相信,很快疫情就能控制住。我们也能自由进出,不再受限,“小蓝”和“大白”们也能够回到自己温暖的家。我们静待:泉城如昔,春暖花开!
大疫面前,暂时无法回到家乡的武汉人该如何安身?长沙伸出了温暖的手,给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妥善安置方案:对湖北来长沙人员,在排查无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各区县市给予适当帮助,统一征用酒店,统一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来自疫源地的武汉同胞、湖北同胞正承受着之前难以想象的压力,历经漂泊辗转,身心俱疲。他们也是疫情的受害者,不是“罪人”,公众不应该也没必要“谈鄂色变”。
科学防疫不是冷漠、歧视和以邻为壑的借口。目前,很多出门在外又暂时无法回乡的湖北人成为了“漂泊的湖北人”,给他们安排符合防疫标准的集中安置场所,体现的是人性的温度,也是对疫情控制负责任的态度。
要警惕,不能把群防群控概念偷换成极端狭隘的“地方主义”。动辄祭出“不要某某地方人”“哪里来回哪里去”,这是念歪了经、唱错了调,把抗疫大业搞成了“地域黑”。
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不是具体哪个地方的人;我们战胜疫情的武器是科学和团结,而不是自乱阵脚。
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也应该给来自疫源地的民众安排适当的住宿、饮食,方便集中管理、集中隔离,否则,只会把他们逼到躲避防疫措施的路上去,造成更大的社会风险。
目前,长沙市已经公布了对疫源地人员开放的定点服务场所,拿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上海也在落实对重点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其中集中隔离了x0xx人(截至x月2x日)。防疫大战才开始不久,集中安排疫源地人员的食宿,应该成为各地政府防疫措施中的标配。这是各地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防疫系统工作的应有之义。按科学的防疫原理,进行统一登记、统一隔离,这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也是城市应有的温度。
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
最美的你——我的老师
梅海川
疫情突袭,我们这座美丽的千年文明古城按下了慢行键,奶奶不能正常去商场买菜,爸爸妈妈不能正常上班,我和弟弟不能正常上学……疫情就这样无情地打乱了我们的生活。
可当整座城市慢了下来,却有这么一群人,还在“加速”逆行。他们,与时间赛跑,和病毒拼速度。他们是最忙碌的人,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在烈日当空下同医护人员为小区居民登记信息,在现场维持秩序;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不辞辛苦地为每个居民做核酸检测;警察叔叔们在各个出入口不断查证、验码,把好通行关;社会热心人士免费赠送爱心餐饮、捐钱捐物……每个人责无旁贷,纷纷走上了抗疫阵地。他们不正是新时代的雷锋叔叔吗?哪里需要爱心,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在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我的语文老师。停课不停学,她每天总会固定在手机上给我们推送课程、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可前天我突然发现她“消失”了,以为她是照顾两个弟弟去了,没想到晚上十点多她在群里告诉我们:她去疫情前线支援了。看到老师穿上防护服的照片真的太美了,我由衷地感到敬佩,她从三尺讲台走到抗“疫”一线,改变的是工作场所,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昨天我一起床就看到老师不仅把当天的作业给我们布置好了,而且还把我们前一天的作业也批改好了,她又继续去支援抗疫了。我瞬间觉得我的语文老师太伟大了,每天早出晚归的她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为我们的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谓舍小家为大家,大概如此。
我觉得我的老师就像一根蜡烛,不但照亮了她的家庭、照亮了我们的班级、还照亮了我们这座城市,她默默地为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此刻她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榜样,是我心目中最美的人。我长大了一定要努力像老师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想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我们老师一样无私的人,这场“无声的战役”终将取得胜利。静止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阳光总在风雨后,烟火泉州,我们很快就会再见。
泉州,一定可以!
20xx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让全国人们夜不能寐,人心惶惶。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一场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让人生灵涂炭的战争。使20xx年的新年又成为了一个充满热血与斗志的历史时刻,全国同胞心心相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大街上,行人匆忙,带着口罩,寥寥无几;小区大门前,志愿者和小区物业人拿着温度计,给进出小区的人测量温度;高速公路收费站,交警叔叔和白衣天使们检查到这儿来的人是否体温正常。全国各个地区都在和这场病毒进行斗争。交警叔叔在各个村口和路口都拉上了警戒线,城市社区和乡镇村庄设置了疫情检查站。同时关闭了商场,酒吧,网吧,酒店,游乐园等人口聚多的场所。禁止人们聚集,延长春节放假时间,提倡上班的人们在家办公。
虽然这个年,我们不外出,不访亲,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大公无私,什么是爱国情怀。84岁的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带着更多的白衣天使奋战前线,他们身穿厚厚得防护服,戴着层层防护口罩,在工作期间,连水都不敢喝,怕上卫生间耽搁抢救病人的时间。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相信这样团结一心,疫情很快就会被打败!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当前,疫情还在进一步控制。人们的一个谈论重点也是各地的疫情变化情况、安全防护提醒、对医务人员的敬意等,甚至连新春祝福都有意识地变成了“做好防护,保护身体”。这个新春,在疫情的氛围下,很多人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很多人无法与家人团聚,很多人以实际行动做着防范与自我防范工作。人们的期盼就是,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
疫情在新春时节肆虐,让抗击疫情发展有了更大的艰巨性。考虑到人员流动性大、聚集程度高、扩散频率大,对抗击工作产生了不小压力。看着各地增加的病例数量,人们在揪心之余,同样在思考:如何能从自我做起,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努力?如何从治理做起,为抗击疫情筑牢防线?如何从周边做起,为抗击疫情注入力量?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不仅是医护人员的使命,也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分内之事。唯有每个人绷紧那根弦,才能以最大努力狙击病毒。
必须看到,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是病毒不过春节。越是阖家团聚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越有可能让病毒有机可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歇歇脚、喘口气,而是一刻不松、一步不停,对病毒步步紧逼,才能让健康节节胜利。这个年,是团结的年,不是单纯的“合家欢”,而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不安的病毒,以团结的意志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以团结的精神最终让其乐融融的新春氛围回归常态。可以说,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团结战”。
战,则胜;不战,则败。合,则利;不合,则伤。公共健康是全民健康,公共安全是全民安全,具有公共属性,不能有个别得失之分、利益之别、属地之界。抗击疫情,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不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事。医护工作者换上防护服,义无反顾地走进病区;武汉采取应急措施,留下阻击疫情的决心;厂家加紧生产口罩等医疗用品,承诺不加价、不断货,驰而不息地运往各地……从政府到个人,从救治前线到支撑后方,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只有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作为起来、誓死坚守起来,才能以自我之强大压制住病毒,全社会的“免疫系统”需要在恢复中增强抵抗能力。
不隐瞒,才能擦亮防护的眼睛;不侥幸,才能筑牢抗击的堤坝;不懈怠,才能屏住奋战的气息。重视,重视,再重视!行动,行动,再行动!科学,科学,更科学!在这个新春,抗击这场疫情,没有人是孤军奋战,惟其14亿中国人民勇毅、同心,才能势不可挡、战无不胜。
(责任编辑:单位文秘网) )
地址:https://www.kgf8887.com/show-217-135136-1.html
上一篇:金融培训毕业感言5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声明:
本站由单位文秘网原创策划制作,欢迎订阅或转载,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单位文秘网独家运营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